简介本文内容以关键词上海的知青去了哪里为核心展开讲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当年上海知青去了哪里、当年上海的下乡知青主要去哪里了、上海知青主要下放到了哪里、上海知青下乡去哪里的比较多、当年上海知青主...
本文内容以关键词上海的知青去了哪里为核心展开讲解,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充分了解关于当年上海知青去了哪里、当年上海的下乡知青主要去哪里了、上海知青主要下放到了哪里、上海知青下乡去哪里的比较多、当年上海知青主要去了哪些地方的相关问题。文章目录
答:当年北京,上海知青下乡到北大荒,如今这些知青早已回到北京,上海自己的家乡在不同的岗位参加了工作,现在都已经成了退休老人,在不同的岗位退了下来,宜养天年了。
2007年8月25日下午,大兴安岭上海知青联谊会成立大会暨知青座谈会在上海紫金山大酒店隆重举行。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宋希斌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当天,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紫金山大酒店,迎来了一批批久别的客人。阔别大兴安岭30多年的上海老知青们来了。他们深情地说,联谊会就是知青之家、感情之家、发展之家。要借助联谊会这个平台,为第二故乡发展建设添一块砖,加一块瓦,在有生之年为第二故乡再献上一份力量。
宋希斌代表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林管局对上海知青联谊会的成立表示诚挚的祝贺。宋希斌指出,大兴安岭开发建设40年来,为我国改革开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贡献凝聚了当年老知青们的心血和汗水。他说:“你们把宝贵的年华、青春、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大兴安岭。在今天的大兴安岭青山绿水当中,正是有了包括老知青在内创造出的大兴安岭精神,才使我们40年的建设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当年你们种下的株株小树,现在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年你们亲手开垦的土地,如今已经变成了万顷良田;当年你们走过的那条小路,现在已经变成了宽阔、畅通的大道。”宋希斌说,我们真诚欢迎老知青们能够回到第二故乡,开展第二次创业,大兴安岭将给你们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宋希斌还对知青联谊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地委、行署将全力支持各个联谊会的工作。一是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二是帮助解决困难。三是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希望联谊会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把老知青和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以及大兴安岭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希望联谊会还要起到一个团结和凝聚的作用,服务知青、信息共享的作用,满足知青愿望的作用和知青们欢乐及避风港湾的作用。
上海下放知青就是上海知青大批下乡,从1963年开始,到1977年结束。下乡不久就有少数人因病返城。
正式的知青返城政策是1973年出台的,按规定只有少量知青可以返城,例如独生子女。上海知青的大批返城,各地时间不同。
黑龙江在1978年,云南在1979年,安徽江西等省也是在1979年,而新疆知青则从未安排大批返城,大都是退休后回上海的
上山下乡当时全国山河一片红,上海千万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奔赴全国各地,主要插队落户到以下几个省: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及黑龙江省各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新疆各地;云南省各地;青海省及江西省、安徽省等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
上海的嘉定马陆宽厚的田野接纳了来自嘉定、南翔和马陆本地的第一批860名知青;其后又接纳了少量上海市区的知青。
感谢您阅读本文。至此上海的知青去了哪里这篇文章就结束了,如果恰好解决了您的问题,请收藏本文。